温室大棚建设设施栽培科技工作的重点:
1抓好已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应用。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确定大棚温室骨架或参照有关标准建造新的设施,并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对已有的不同地区主要蔬菜设施栽培制度,生产管理措施进行完善提高和扩展,提出定量化指标和规范化栽培制度,通过示范和辐射,扩大应用范围;实行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提高设施栽培的整体水平;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与搭配和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重点抓好温室大棚建设的设施结构优化,特别是环境调控设备及小型作业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研究设施内传热等机理,优化结构和围护材料,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大棚、温室规范化的结构形式和系列化的构件及围护材料。研究设施内光、热、水、气、肥的传输、运动规律,开发设施环境主要因子的测试仪器及加温、通风、降温、灌水、增光、自动控制等环境调节控制设备。研究开发在大棚、温室等设施环境特定条件下的二氧化碳施肥装置、小型耕作、嫁接、采收等专用的技术设备。研究设施内气、土污染原理和对策,开发防止污染的技术措施和消除污染的方法及所需的专用技术设备。
3.积极进行国产化栽培设施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开发适用于各种蔬菜种子特性的中小型精量播种、无土育苗及其移栽等配套系列化设备设施。研究开发适用于蔬菜、花卉等组培、脱毒、快速繁育设施设备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的芽菜食用菌、叶菜生产的设施设备及其配套的组培技术,进行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生产的试验研究和成套技术的开发。
4.进行设施组培气候区划和规模生产整体化的研究。在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和气候、资源、农村能源等专业气候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光热资源、生产需求和能源、交通、商品流通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气候区划。对不同类型区域、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进行规模化市场的整体规划研究,提高综合、配套的整体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5.温室大棚建设的设施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研究主要蔬菜的生态生理和在设施条件下影响蔬菜产量和品种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环境因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大棚日光温室设施栽培遇到灾害天气时,逆境对主要蔬菜生育的危害进行逆境生理研究。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抗逆对策,开发形成抗逆栽培技术措施。在保证已有产量水平的前提下,研究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条件与技术措施。通过研究开发,不断完善、提高原有技术,对主要蔬菜的栽培技术,形成与设施配套的综合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