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针对设施农业,文件提出以下意见:
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强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出台操作指引,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